——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笃行不怠,振兴有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青年“三下乡”,奉献新时代
恰逢百年乡村振兴发展之际
投身社会实践,投身基层
为祖国的发展增砖添瓦
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以大学生为主体,助力乡村振兴。7月18日至21日,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笃行不怠,振兴有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出发前照片)
醉美樱乡张格庄
张格庄,宁静淳朴的桃源圣地。樱田织锦绣,层林披青山。轻舟荡碧波,花鸟映蓝天。千年古刹峆垆寺佛光普照;门楼水库景观带景色旃旎;大樱桃采摘园吸引八方来客;沉浸式果蔬采摘乐在其中;主题民宿屋舍绮丽炊烟袅袅。
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剪纸艺术、民间根雕、意境禅画、传统美食、非遗传承……传统与现实碰撞,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这,就是闻名遐迩“中国大樱桃第一镇”张格庄的诗意写照!一座集生态、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宜居小镇。历史与现实融汇交织,2023年张格庄“樱桃小镇”示范区入选第二批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新时代的张格庄焕发出全新魅力。
座谈会
实现地校链接 推动科学调研
7月18日上午,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在张格庄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召开,我院分团委书记杨春娟、辅导员王密老师及“笃行不怠,振兴有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全体参加。张格庄镇党委副书记逯珂珂出席会议并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逯书记为团队详细介绍了张格庄镇的特色产业及发展现状,提供许多切实建议和必要帮助。通过此次座谈会,团队对即将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对后续调研工作顺利开展充满了信心。

参观学习
聚焦产业发展 探寻樱乡经验
走出会议室,指导老师及团队成员在逯书记的热心带领下,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张格庄大樱桃博物馆,参观了大樱桃特色产业、张格庄镇当地历史和风俗文化等主题板块,了解到全镇樱桃种植规模大、产量高、品种丰富。张格庄镇把樱桃和非遗文化相结合,利用小镇的非遗技艺促进产业发展,加速其宣传推广。同时大力开展文化节、音乐会、电商直播等活动,凭借大樱桃的独特魅力获“中国樱桃第一小镇”的荣誉称号,实现品牌、市场、客户的“三赢”,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实地调研
促进村企合作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正当时,产业融合齐发展。7月18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兴程食用菌产业园参观学习食用菌种植及产业发展情况。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一行参观了草菇、猪肚菇、羊肚菌、原木小香菇、桃红侧耳等食用菌培养室、菌袋灌装车间、种植大棚,并向考察组详细介绍了各种食用菌菌种制作培养、菌袋灌装用料和栽培管理技术。了解到兴程农业借助烟台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力量,改良生产技术,稳定和提高菌菇品质,通过率先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建设种植基地,形成了“集体+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了规模种植和经济效益双成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基层走访
关心乡村建设 探访村民生活
身贴身做,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心贴心聊,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各成员凝众志,汇众意编制调查问卷并前往张格庄镇车家村走访调研村内樱桃及林下菇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同当地村民们深入交流村内情况。村民向团队成员介绍到,车家村土壤富含石灰岩,有利于水果种植,能促进樱桃早熟,因此张格庄樱桃品质相较于其他樱桃产地有独特优势。除樱桃产业外,“樱下菇”也是车家村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将在车家村大规模推广。
同时,团队调研了解到车家村在发展特色种植业的同时逐步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引入途远乡村振兴服务运营模式,依托当地“大樱桃”特色产业,以乡村景观为基础,对破损院落房屋进行重建与改造,引入低碳环保的装配式建筑,打造途远「悦樱乡居」项目。未来,途远将以车家村为试点,以樱桃为主线开展一系列互联网创意助农活动,以数字赋能,帮助村民实现多元化增收,实现和周边村庄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非遗传承
探寻非遗艺术 助力文化传承
丹青吐艳,翰墨飘香,剪纸相连,往来鸿儒。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访参观了西水夼文化大院、理论宣讲室、书画室、剪纸工作室等富含当地特色的文化场所。近500幅、面积达700平方米的沿街壁画,移步换景,让团队成员们耳目一新。置身小乡村,三百六十度,满眼都是墨宝,画在墙上,话在画中,看在眼里,读在心里,洗涤心灵。在西水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剪纸工作室,剪纸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将历史文化传承和乡村特色相结合,村落变得更“有灵气”更“接地气”,真正将传统文化浸润到村民们的心坎上。
躬身实践
深入田间地头 实地考察农耕
实践团队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马蹄夼绿茶、蓝莓种植基地,简单地学习了基本的耕作知识并帮助当地村民去除了田中的杂草。成员们通过亲身实践劳动,沉浸式体验劳动教育的真谛,在劳动中养成勤俭节约精神。敢于创造,勤于奉献,成为拥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时代新人,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思想教育
深化党建引领 传承红色基因
春风不负绿满地 正是青春奋斗时。最后一站,实践团队前往“三同”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进一步感受老一辈党员的革命精神。党性教育基地里,团队成员们边走、边看,一件件令人震撼的实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弥足珍贵的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门楼水库建设时期的“库区精神”。宣誓厅里,全体团队成员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读入党誓词,每一个字句,都铿锵有力,每一个动作,都坚定豪迈。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领导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精神,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进一步坚定用党的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决心。
学思践悟 内化于心
如果说旅行的意义
在于遇见
那么实践活动的意义
便在于感悟
下面,就来看看
实践团队员们
对于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
感悟以及总结吧

在我看来,三下乡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此次活动,我不仅体验到了农村的风景,还感受到了农村人民的勤劳和朴实。2023年的夏天,蝉鸣,蛙声,和欢声笑语的我们相聚在这里。
这几天里,我们不仅了解到大樱桃的种植过程,技术支持,销售渠道,还参观了兴程公司,看到了他们培育的食用菌。除此之外,张格庄还有许多其他产业包括蓝莓,绿茶,杏树等等。除了农业上的探索,我们还学习了西水夼的剪纸、书法和民俗等文化。
三下乡,增长才干和社会阅历,增强自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促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新青年对乡村振兴做贡献永不停歇,青年人也能发挥力量,实现共同富裕,展现青年担当。三下乡的旅程仍在继续,我们会和千千万万的“张格庄”相遇,在寻梦的路上,不畏惧泥泞,美好会为我们而来!
——国会2205 邵子桐
日光如梭,时光如电,四天的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已经结束,一个同心协力的团队,一群为了自己目标奋斗的队员……
本次三下乡我们去到了钟灵毓秀的峆壚山脚下,碧波荡漾的门楼水库边的中国大樱桃第一镇——张格庄,从总体了解他们种植樱桃的优势、销售渠道以及佛教和民俗文化,到了解他们发展的其他产业,构成着四天的不仅仅是一张张记录瞬间的照片,还有与村民用当地的方言交流,大家每天工作结束后的小讨论,每天规划的第二天的计划……充实充斥着每一天。
青年肩负着使命,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远远不止,我们的脚步还不能停歇,每个人心中都有炽热的梦与远方,每颗心都汹涌澎湃着一腔热情,每个人都在寻梦的路上。张格庄的樱桃会走向全国各地,带着永不停歇的脚步,我们与大樱桃以更好的姿态再见!
——国会2201李梦圆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三下乡社会暑期实践活动,身为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笃行不怠,振兴有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荣幸。
短短几天,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一步步探索与了解张格庄,从品质好品种多的大樱桃到产业园的可食用菌,再到空窗期的林下菇,张格庄以自身水源保护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樱桃种植业、食用菌产业,不断寻找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张格庄也有许多文化特色,如西水夼的剪纸、书画,峆垆寺的佛教文化,从中我们也探索到文化旅游业在张格庄镇发展的可能性。张格庄在从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两个大方面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通过三下乡活动,我懂得了新时代新青年需要时刻关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宣传产品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与“樱桃小镇”的相遇只是开始,我期待与更多“樱桃小镇”的邂逅。
——国会2201王涵
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虽然圆满结束,但实践团队探寻乡村振兴的脚步不会停下,后续实践团队员们将会继续坚持“笃行不怠,振兴有我”的前进路线,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产业,用热血精神推动乡村发展!

这个暑假
我们共同见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山商学子的风采
三下乡的旅程仍在继续
追梦不停
实践不息
青春不散场
梦想正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