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民政部官网上留言,建议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联合发文,引导居民不受迷信影响,龙年正常结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对此回应表示将予以关注。网友表示,“因2024年立春,处于农历2023年末,有民间传言,此年为‘寡妇年’,不适宜结婚等。此说法,严重背离了生活常识和科学常识。”网友建议,由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联合发文,发表一篇面向全社会的普及宣传文章。引导广大居民在龙年正常结婚,不要受迷信、社会传言影响。
所谓“寡妇年”不宜结婚这种基于迷信的观点,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而且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有专家明确指出,“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是荒唐的,属于谣传。
在古代农业社会,立春被视为春天的开始,象征着生育和希望。因此,没有立春的年份,在过去一度被认为不吉利,不适合结婚。然而,这种观念是基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而非科学实证。在现代,我们有更精确的天文计算和历法知识,知道“无春年”仅仅是因为农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时间差造成的,与个人的生活选择和幸福无关。
诸如“寡妇年”不宜结婚等迷信说法还有很多。比如大众耳熟能详的“正月剃头死舅舅”,就是一种之一。我国一些地区正月忌讳理发,某些家庭甚至会因此发生矛盾。但只要相信科学,并了解俗语背后的故事,便会明白:小辈理发对舅舅的生命健康并无威胁。据说清朝顺治四年正月开始执行“剃发留辫”的律令,因而百姓剃头时会思念故国,故称“思旧”,相传日久,音讹为“死舅”。这种把习俗和信仰与迷信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误读。过度执迷于此,既显得荒唐,更是毫无必要。
将婚姻幸福的决定权交给迷信观念,是对个人选择权的一种剥夺。婚姻是人生的重大决定,应当基于双方的感情、价值观、生活目标等因素来决定,而不应受到迷信说法的影响。现代社会倡导的是科学、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念,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来规划自己的生活,包括婚姻大事。
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迷信观念的传播,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歧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决策。传播“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很可能会对年轻人的婚育观念产生误导。
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引导公众正确看待这一问题。针对网络上一些关于“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言论,年轻人应该保持理智,不轻信不实之词。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信仰,不因个人观点的不同而进行攻击或歧视。
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及时普及科学常识,解释“无春年”现象的真实原因,消除公众的疑虑。同时,通过媒体和教育机构加强对科学思维和理性思考的培养,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